习近平将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举行有关活动
贯彻落实四次全会精神·年中看进展丨靶向发力纠治顽瘴痼疾
习近平同志《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》第一卷、第二卷出版发行

黎平县:办好老年特色班 促进移民定新居

发布时间:2022-03-22  来源:中国公共新闻网  字体大小[ ]

  公共讯(杨仙颖 姚进忠)黎平县老年大学按照易地扶贫搬迁群众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”的要求,将职能作用融入到脱贫攻坚后扶工作中,针对移民社区劳力外出务工,留守家中大部分为老人、妇女和就读学生的实际,整合部门力量,兴办三类特色班次,参学老年学员达332人次,促进移民安定新居。

2020年老年音乐班开班

  兴办“文艺班” 传承文化寄乡愁

  该大学充分发挥移民民间艺人作用,整合文化部门力量,在移民社区老年学校开设文化艺术班级,根据社区留守老人兴趣爱好,分类别开展侗歌、山歌、芦笙、侗戏、红歌等培训,丰富移民社区老年精神文化生活,寄托乡愁,传承民族文化。

  在文艺班里,一声声嘹亮的歌声中,老年学员们被点燃了激情,燃烧了岁月,每个易搬老年人脸上笑逐颜开,连连夸赞党的政策好,城里生活多姿多彩,住得开心,生活如意。

  他们自编自唱侗族山歌,弘扬易地搬迁政策好,以朗朗上口的歌谣传播党史文化,自发组织“银发合唱团”,传唱红歌歌曲,传承红色基因。文艺班以民族特色为载体拉近了老年群体之间的感情,保留了民族文化的魂,为易地搬迁老年群体提供了精神娱乐场所。

  “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,只要有一份力,我们仍然能发挥最大的余热,拥有不输年轻人的姿态。”老年学员们对文艺班的举办赞不绝口。

刺绣活动

  兴办“技术班”,增长技能助增收

  正所谓一针一线总是情,刺绣的针线穿起了老年学员与干部的密切联系,技术班中令人影响深刻的是干凉亭名叫吴会爱的一名老人,她仔细的缝制着传统侗家服装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,当旁人问起缘故,她乐呵呵地说道:“我的女儿就快成家了,我希望她可以穿上我为他缝制的侗家衣服,像我们这样的老人,慢慢地都忘记了老祖宗的本事,已经不会制作传统侗家服饰,多亏技术班的存在,如今我可以好好为女儿准备礼服,不仅省下来一笔大的费用,还让我感受到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,让我感觉很温暖。”

  根据留守移民兴趣特长,结合入驻企业技工需求,利用社区老年学校平台,有针对性分批次分类别开展手工刺绣、民族蜡染、银饰加工、厨师培训等培训,让移民老人、妇女群众掌握一技之长,通过与入驻企业牵线搭桥,以来料加工、就近入企等方式,有序引导在家留守老人、妇女就业,拓展就业增收渠道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。

  据介绍,技术班里不仅有想要提高刺绣技术为女儿缝制好嫁衣的老年学员,也有抱着传承侗家文化的老年学员,大家的目的虽然各式各样,但学到了真本事,硬本领,不仅为家庭增加一份绵薄收入,缓解生活压力,也提升了自我价值。

  “活到老,学到老,我不能只做一个只会带孙子的小老太,还要做一个多才多艺的酷老太。”技术班里,老年人有说有笑。据了解,第一期培训结束后,不少老年人继续要求开展老年教育技术培训。

日照班活动

  兴办“日照班”,奉献爱心解民忧

  整合民政日照中心资源,针对行动不便老人、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开展日间照料工作,组织老年学员到日间中心与之切磋棋技、交流厨艺、闲聊家事,增进城乡融合,营造幸福大家庭,让在外务工移民群众安心工作。

“  以前出门务工,我特别担心易地搬迁后,父亲难以适应城市里的生活,多亏社区日照班的举办,父亲时不时可以和同龄老人一起下下象棋,唠唠嗑,他最近还给我打电话说感觉其实还是城里住着舒服,以前还担心上城里来会饿死没饭吃,没想到好玩得很,偶尔社区还可以看看文艺表演。”何家庄社区唐伯儒儿媳吴婢香笑着对社区工作人员说道。

  日照班的举办解决了吴婢香家庭的实际困难。日照班既解决了易搬家庭劳动力在外务工的后顾之忧,也保障了老年人的权益,让搬迁进城的老年人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,融入城市生活,真正实现桃花源中所构建的“皆有所养”的理想型社会,这是易地搬迁政策下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。

  截至目前,该大学分别在德凤街道干凉亭社区、六塘冲社区以及龙形街道龙形社区、何家庄社区举办三个班次,参学老年学员达到了332人次,真正让在家留守移民老人真正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。

中国公共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

 

【免责声明】:以上图、文、音/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(本网原创文章除外),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。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、法规、政策,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: 3555333776,微信号:GAN160003,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。电话:010-89525216。本网投稿邮箱:3555333776@QQ.COM。通讯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(华声国际大厦)1层 1 2 1号。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、来源:XXXXX网站。
点击查看更多评论>>发表感言:
验证码,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。